绍兴市看守所:开好三剂“重生良方”,绘就高墙内独特“枫”景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时间:2023-07-27 17:20:49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周洁 黄纯杨


(资料图)

陈利明(化名)在走出监室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从监室到看守所大门,几百米的距离有层层关卡,在签完释放文书后,陈利明从民警手中接过“新生服”,迈向高墙外的自由世界。这是浙江省绍兴市看守所大部分在押人员释放时的场景,平凡、温暖。

作为一支以高墙为界、以教化为责的队伍,他们既是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侦查员”,又是同样怀揣治病救人的仁心医者,为在押人员开出三剂“重生良方”,让束缚罪恶的庄严之地成为涤净心灵、指引光明的使命之地。

第一剂:帮教感化“治心方”

焦虑、恐惧、思念……刚进入看守所的在押人员都会存在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无法适应监区生活,陈利明亦是如此。

陈利明患有强迫症,排斥他人的触碰,认为到处都是脏的,甚至拒绝吃饭、喝水、洗澡、睡觉等一切日常行为,刚入所就成了所里的“刺头”。

“心里的‘毛病’治好了,身体也就好了”。市看守所大队长冯波是陈利明的管教民警,为了让陈利明尽快适应所内生活,冯波对陈利明的个人情况进行了全方面了解,每天得空便找他“扯闲篇儿”“唠家常”,边某也从一开始有意躲避到后面慢慢敞开心扉,逐渐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要让每一个进入监所的人能够定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市看守所对新入所嫌犯均会开展心理评估,并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对出现心理问题倾向的,及时组建“管教民警+心理医生”两人小组进行跟踪帮教感化,目前所内已建立“润心、成韩、老王”三个工作室,成立了“特色帮教战队”,成功转化和陈利明一样有心理障碍的在押人员277人,用情用心浸润着在押人员心灵,重塑健康人格。

第二剂:精细管理“塑形方”

早晨6时,“起床号”准时响起,在押人员每天听号起床,各自把被褥整理成“豆腐块”放在床铺角落里……陈利明进所后,也学会了“豆腐块”叠法。

每天干什么,每周干什么在所内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这源自绍兴市看守所创设的管教工作清单——坚持军事化管理标准,从在押人员一日生活作息入手强化行为规范养成入手,制定了监室秩序“七规范”、行为动作“三统一”和内务卫生“三整齐”,以口令规范动作,督促和培养被监管人员自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规守纪的习惯。

“让在押人员按规活动和作息,既减少监室内在押人员之间的矛盾,也形成了文明、规范、和谐、稳定的监室秩序。”市看守所副所长蔡锤介绍道。

对内打造精细化管教载体,对外打造集成化网上服务窗口是看守所正在探索的现代化监所新模式,据了解,当前绍兴市看守所已开通“公安监管场所e通办”,由“线下跑”改为“在线办”,推行在押人员家属网上寄信、视频会见,受理律师会见预约179次,家属会见预约215次,亲情通信170次,实现“整体智治、协同高效”。

第三剂:拘学同步“矫正方”

“教育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使命,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在监所这块特殊的土壤上绽放出艳丽花朵。”这是看守所归正教育墙上的一段话。

文化、音乐、德育、美工……在绍兴市看守所,不仅有精细的规范制度,在保障在押人员正当权益的基础上,还推行了拘学同步,开设“育新课堂”,让学习成为在押人员共识。

据了解,市看守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护航亚运安保,主动走出高墙,与检察院、司法局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定期举办法治教育课程;精心制定学期计划、课程教材,邀请大学院校师生定期来所开展课程,并在课后背诵国学、撰写命题作文、识字认字等活动,将“课堂”式管理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

同时,为解决在押人员服刑结束后回归社会无门的困境,市看守所丰富在押人员技能培训,加强与培训机构交流,让监所技能培训教程完整化、技能证书多样化、就业导向广泛化。

丰富在押人员技能培训方案,加强培训机构交流,让监所技能培训教程完整化、技能证书多样化、就业导向广泛化,解决在押人员服刑结束后回归社会无门的困惑。

及时调整在押人员的情绪、认知,改变其原有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思想和行为转变,市看守所用真心真情让在押人员感受到高墙中的“温暖”。当前该所在押人员认罪认罚率达到96%,再次犯罪进所人数较以往大幅度减少。

走出高墙, 最后一道大门缓缓打开,阳光照在陈利明身上,新的人生正式开启。

  • 热门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